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生孩子後才是婚姻真正的考驗?婚姻輔導教你避免教養衝突

婚姻輔導員指出:生孩子後才是婚姻真正的考驗

婚姻輔導專題:不少恩愛夫妻,在孩子出生後婚姻卻亮起紅燈。他們互相指摘對方變了,抱怨有了孩子後,生活重心全圍繞着孩子轉,夫妻之間的話題,只剩下孩子,彼此關係漸行漸遠,彷彿像「室友」一樣,只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婚姻輔導員指出,當孩子成為父母雙方心中的最愛,亦同時成為夫妻關係間最具威脅的「第三者」,親子關係已經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但可曾想過:夫妻的親密健康關係可能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若關係親密,家庭便隨之而和諧,孩子們往往更優秀:心中充滿愛,懂感恩,並能與人分享。心理學上有一個「依附理論」:較有安全感的小孩往往更積極,更具勇氣及信心去探索新事物,情緒也更穩定樂觀,並發展出正面的人際關係。在恩愛家庭長大的孩子,往往更加懂事、善解人意、包容,也不會有甚麼壞脾氣;在言行和舉止上,和諧家庭也會帶給孩子更多正能量,對己對人也會有更多理解和信任。

夫婦教法不同 容易爭執

婚姻輔導個案中,有許多夫妻在沒有小孩前,對於彼此的一些小缺點都還能容忍。可是當有孩子後,缺點統統被放大:妻子指摘丈夫沉迷電玩,認為這會帶壞孩子;丈夫批評妻子家務馬虎,說女兒會有樣學樣。

很多人都知道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我們怎樣被教育,怎樣看待自己和父母,有哪些生活習慣、價值觀等等,孩子出生前夫妻二人還可以相安無事。但因着孩子的出生,雙方管教大不同,産生了夫妻間的張力,大家便容易催生出各種爭執衝突。

婚姻輔導員建議:要彼此支持 創造幸福

要成為好父母,必須先認識自己,整理內心的矛盾、需求和欲望。夫妻如能彼此支持,便更能完成這挑戰。首先,大家要學會傾聽彼此的抱怨和感受。再者,幫助彼此面對失落,成為父母的過程的確伴隨着很多失落感和恐懼,這是需要被理解的。譬如,有人會對經濟更擔憂,有人會對親密感更在意,這些逼人的要求,往往連結着內心深層的焦慮,從過去當小孩的焦慮延伸到未來對子女的焦慮。如果夫妻能夠開放坦誠溝通,一起了解彼此的恐懼,甚至共同的恐懼,就可以避免爭執,攜手成為好父母。

既然原生家庭對我們這樣重要,我們豈不正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嗎?為着送給孩子最好的,我們更應多花時間探索,認識了解自己和伴侶之間的相處模式,從而作出調整,攜手建立更美好更幸福的家庭!

小孩成長四種依附類型的表現

1. 安全型: 看自己和別人都是正面的;對人對己都有信心,樂觀,積極,能適度依賴,也不怕被人依賴。
2. 逃避型: 看自己正面,看別人卻是負面的;過度需要掌控,不易信任別人,退縮;傾向以事物取代人際情感交流,不讓人親近。
3. 焦慮型: 看自己負面,看別人卻是正面的;對愛飢渴,怕被拋棄;過度敏感,容易受傷;別人較常抱怨他太過依賴,不給人空間。
4. 紊亂型: 看自己和別人都是負面的;對愛飢渴,卻充滿懼怕,無法信任人。
(若發覺孩子是2丶3或4型,應請教專業人士對應方法)

相關文章:
婚姻輔導系列 增進夫婦情侶感情 互相聆聽對方話中真意
婚姻輔導系列 行政人員退休後婚姻噩夢開始 難於適應 壓力倍增 苦不堪言

匡仁心理輔導
張敏慧
心理輔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