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勸服思覺失調病者持續服藥,加強病識感處理副作用

照顧思覺失調病者感到壓力,家人可向心理輔導師求助

病了自然要求醫用藥。但有些精神病患者雖願意求醫,卻又不肯服藥。除了部分因病識感薄弱,很大原因與服藥後有副作用有關。 根據醫管局指引,思覺失調病患者必須服藥以穩定病情,而他們普遍病識感較低,根據指引,思覺失調病者五年內若不服藥,復發率有機會超過五成。家人或可向專業心理輔導師求助,學習如何幫助病者面對病情、持續服藥保持其心理健康。

病識感是指病者對自己健康狀況的覺知能力,是否察覺/知道自己有病? 思覺失調患者大多病識感低,不知道丶更不相信自己有病;亦有情況是認為自己已病癒,不用再服藥。

處理壓力、增強病識感、減低副作用
輔導師建議思覺失調病者親友依循以下三點處理,
協助病者持續服藥:

1. 梳理內心壓力

每個人都有來自成長或社會的壓力,無論是否思覺失調病者,都應該好好處理。有個案是小時候從國內移民來港,略帶口音,經常被取笑,形成自卑心理,不願開口說話;又有個案因臉上有胎記,總覺得別人認為自己有病,導致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這類壓力因素,無論精神健康人士或思覺失調病者都應處理和面對,此種不愉快的想法不會因有否患上思覺失調而改變,但可以改變的是面對被取笑時的反應。

又有個案有經濟壓力,擔心難以負擔藥費而不服藥,所以要處理病者財政壓力,而非一味勸說服藥的好處。思覺失調基於多種原因形成,包括遺傳、成長、性格等等因素,從梳理內心或可以降低社會困惑所帶給病者的壓力。

2. 處理病識感

從對話中增強病者的病識感。例如有病人經常幻聽到水龍頭滴水聲,心理輔導師會向病者提及:「你昨晚聽到『篤篤篤』的滴水聲,今朝服了藥,現在還聽到嗎?啊!很特別,你服了藥後就聽不到了!」從而幫助思覺失調病者增強病識感,知道自己曾經有病,同時接受自己患病但不用太擔心,因為有些病猶如人體特徵,會相伴一輩子,而藥物能發揮效用。

3. 處理服藥後的副作用

精神科藥物副作用分為正面和負面。正面副作用其中包括胃口增加、血壓低和頭暈等。負面的包括渴睡、反應遲緩和記性轉差等。新的注射藥物雖較少副作用,但又並非所有病者都適合使用。種種副作用都或為思覺失調病者帶來困擾,特別是病識感較低的,更會覺得自己無病或已病癒,為何還要受副作用之苦? 心理輔導師建議親友要深入了解至親的病情和所服藥物所帶來的各種副作用,並逐一訂立對策,例如因藥物引至經常口乾,親友可為病者準備水壺不時潤喉……紓緩性治療檢視不同徵狀,逐樣處理,有助減輕副作用引發的影響。由生活習慣中作出改變,為家人及病者帶來新的生活模式。

最重要的,便是教育親友鼓勵病者學習與病相處、學習與副作用相處,從而保持服藥的習慣。

處理思覺失調藥物副作用的貼士

1. 胃口增加、肥胖丶高血糖、高血脂: 均衡飲食丶但較多吃蔬菜
2. 睡眠失衡 丶活力不足: 每日最少做20分鐘運動,並定期作息
3. 口乾、視覺模糊: 帶備小水壺,訓練安靜休息
4. 其他較嚴重/特別的副作用: 與精神科醫生商討對策

相關文章:
思覺失調患者拒絕求診 透過教練服務助其家人
代入主觀世界建立溝通橋樑 4步驟勸服思覺失調患者求醫​​​​​​​

匡仁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員
鄭概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