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思覺失調患者拒絕求診,可透過教練服務助其家人應對患者

家人患思覺失調拒絕求診可以怎麼辦?

據2018年醫管局數字顯示,香港思覺失調患者超過4萬人。思覺失調早期的徵狀,可能會出現妄想或幻覺,作為患者最親密的接觸者,家人/照顧者極有可能較其他人早發現其病徵,同時亦承受極大困擾和壓力,除病患者要接受治療外,照顧者亦可透過心理輔導師的教練服務得到適當訓練,確切幫助至愛,同行人生路。

思覺失調患者承受巨大壓力

思覺失調分兩種病徵:正面病徵是出現妄想、幻聽及幻覺等;負面病徵包括缺乏動力,無表情,不注重衞生等。

病患者或會變得非常敏感,可能覺得長期被人注視、同事想加害或鄰居想毒害等。妄想情況加劇後,會演變成脫離現實,例如害怕上街就會被外星人捉走。

而初現妄想時,往往對家庭關係做成破壞,如患者懷疑伴侶出軌,會向所有人敘述「事情」的因由和細節,家人承受重大壓力和困擾,雙方關係受到考驗。當患者情緒激動時,引發失控情況,家人甚至要忍痛報警求助,大家都會身心疲累。

照顧者接受教練服務

作為身邊人,可向有專業心理輔導資格的教練求助: 其中照顧者最需要的,便是怎樣勸服病患者接受精神健康服務,尤其是勸服其肯接受精神科醫生的診治。素有訓練的輔導師,同時亦會教他們如何應對病患者,如何掌握技巧和步驟,協助病患者康復:

1. 設立目標:教練跟照顧者一起設立目標,例如:希望學懂如何與病患者相處、如何勸解病患者接受診治、希望病患者可以控制情緒、又或勸服思覺失調或躁鬱症患者服藥。

2. 蒐集病情資料:照顧者蒐集親人病情資料,從而了解病因。例如思覺失調是由綜合性因素引起,如腦部遺傳生理因素、後天長大環境、個人性格等。深入了解原因後,往往更能對病患者產生同理心,與病者更易溝通。

3. 學習聆聽:這點非常重要,教練會模擬角色扮演,讓照顧者能在安全的環境下學習細心聆聽病患者的需要,例如若與病患者在談話過程中聽到不合常理的說話,首先不要爭拗和責備,要從對話中學習聆聽心聲,病患者不願見精神科醫生的原因,可能是擔心診金又或曾在公立醫院求診,但覺得無幫助等等,而教練會訓練照顧者如何為病患者建立康復的信心。

4. 建立同理心:思覺失調患者身處其扭曲了的主觀世界,要以同理心去理解他的感受,例如他說:「聽到樓上有好多聲音,好嘈。」毋須與他爭拗「好多聲音」的真確性,但認同他覺得「好嘈」是會帶來困擾。久而久之,患者便會感覺照顧者是站在他那邊,對照顧者信任。

5. 發掘內心:多與病患者對話,從中發掘對方有甚麼想做,有甚麼牽掛,以助了解病患者的想法。

6. 提升動力:多跟病患者外出散步,接觸陽光,吃喜歡的東西等,都可能會增加病患者的動力,重投人生。

若懷疑親友患上思覺失調,可參考這些網站,並盡快求診醫生:

思覺失調服務計劃(EASY)
EASY服務主頁
社會福利署 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
「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相關文章:
心理輔導系列 親友精神或情緒問題拒絕求醫 六大錦囊 聆聽最重要

匡仁心理輔導
林少玲
心理輔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