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心理輔導個案:對怕事及想法較負面的親友時忌說教

借出耳朵幫助畏縮型人格活出健康豐盛人生

「迎難而上,不退縮」是許多人的座右銘,但鼓勵的話語, 對生活上工作中遇上一些柔弱又思想極負面的畏縮型人格的人就耍不出效果,只會令他們更加感覺被看低。這種過分自我保護、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特質的人,令人感到一種沉重感,想幫助亦覺難於入手 。這種性格,較易形成抑鬱,我們要耐心仔細聆聽他們藏於心底的想法,發揮同行者效應,一起跨過困境向前行。

難以相處的人,大多是自我中心,又或選擇逃避,難以感受自己的感受;情緒較為極端,極為敏感或不敏感;而畏縮型人格更多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於腦海有一套自我的對話。但我們可以借出耳朵,伸出援手。

聆聽是最佳良方

心理輔導師林少玲表示部分畏縮型人格的人,只要被人望了一下,就會認為人家在否定他。有個案是只要上司默不作聲,側一側頭,看了求助者一眼,求助者便認為有壓力, 上司在責難自己、否定所有工作成績、要打壓自己。畏縮型人格的人內心有一套對話,不管對方做甚麼事,只要「觸碰」到神經,這套既定對話便會浮上腦袋:上司對我多麼不好,自己現在有多糟糕……求助者容易沉淪於負面想法,完全失去了自信!這類愈是畏縮的人,遇上挫折會更瑟縮於角落,我們可以敞開胸懷,清空自己,靜心聆聽他們自我對話以外的柔弱心聲。

同理心連繫同行者

亦有個案是兒子在公開試的成績差強人意,從此疏遠同學和朋友,躲在昏暗的房間內打遊戲,不讓媽媽進入房間打掃,不上學又不工作,整天只對父母說「你好煩!」 父母向我們求助, 因為沒法叫動孩子來我們處接受心理輔導,我們則以教練形式 (coaching) 訓練父母要找個合適的時機與孩子單對單談話,例如跟孩子說「想跟你談談,如果你不喜歡說的話,我可以隨時停下來,其實我也想聽聽你最近怎麼樣?不過不一定今天談,明天或後天都行,最主要是你感到舒服,你安排時間吧。」

父母可先放下己見和預設,從第一、二次談話中純粹聆聽,聽清楚孩子心裏其實在怕甚麼?學業的失敗?工作面試失敗?怕被成績優異的同輩看低?而孩子常說「好煩!」指的是甚麼呢?同時,好好注視孩子在述說時的神情和反應,談話期間勸說「多講些」,簡單地覆述他的痛苦,試着明白孩子的難處,讓他感到你聽到他的話語,知道他發生了甚麼事,此時親子雙方已經出現連繫,產生同行者效應,一起面對一起經歷。

親友不斷反覆沉思負面情緒,缺乏動力和可能性,沒有出路。當同行者出現時,給予求助者一個機會感覺到被聆聽,同時透過同行者的慈悲心盛載和分享,或可減低了負面情緒和不開心,猶如洩洪效應,有效減低情緒災難的發生。

用心聆聽小貼士

1. 先清空自己,放下自己的成見或見解
2. 找一個私隱的對話地方,促膝而談
3. 聆聽!不急於回應
4. 有機會作簡短的回應,例如「我明白」 ,「哦!」 ,「原來是這樣」
5. 可以扼要重複他的說話,但不要加插自己的意見,更忌說教

相關文章:

香港人全球最長命 老人抑鬱不容忽視
心理輔導系列 躁鬱症情緒過山車 家人同行回復正軌

匡仁心理輔導
林少玲
心理輔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