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子女疑患抑鬱症卻無從入手?心理專家:先學做私家偵探

懷疑子女患上抑鬱症可以怎麼辦?

兒童及青少年(6至17歲)抑鬱症患者趨增,據醫管局統計,由2013/14年度的350人增至2018/19年度850人,5年間升幅達143%。抑鬱症成因雖有先天遺傳因素,但後天成長環境造成的比率更多,小朋友的抑鬱多來自生活壓力,例如家長的期望、朋輩關係、學業成績、遇到挫折或異性交往等,家長察覺子女情緒或行為持續異常,應盡早找心理專家評估,不過青少年可能會抗拒,匡仁心理輔導師教家長從何入手。

因應社會要求愈來愈高,家長和學校都不免「催谷」孩子追趕大隊步伐,孩子在父母權威主義下,活在壓力中,容易產生抑鬱情緒,如果孩子情緒或行為持續出現異常,家長就要留意。例如在學校,平日較為活躍,一下子沉靜下來,不愛說話;學習突然變得無法集中,上堂經常遊魂,成績突然大倒退;不願上學,甚至逃學;明顯減少了喜愛的活動,疲倦乏力;又或是跟同學或朋友相處容易反應過大,情緒易激動,當情緒爆發時,甚至會大喊大發脾氣。

心理專家:家長應保持冷靜

在家可留意孩子食慾及睡眠質素有否明顯改變,或是經常不願睡覺;有些孩子在學校表現正常,回家卻變成另一個人,會亂發脾氣,對家人冷淡,甚至不瞅不睬;經常關上門打機或上網,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充斥着謬誤或負面思想,甚至有自殘情況,例如手或以頭撞牆。

懐疑子女患上抑鬱,應盡早找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專家評估,不過對於較年長的子女,有時多講一句都嫌囉嗦,難以溝通,更遑論帶他們求助專業人士。心理輔導師稱,家長應保持冷靜,要像私家偵探一樣,先觀察搜集具體情況,逐步行近,逐步打開子女心扉。

充斥着謬誤思想

其中有一個個案,一名少年與母親關係惡劣,嫌母親經常囉嗦,終日留在房間打機,父親察覺問題,藉一齊打機打開話題,才發覺孩子充斥着謬誤思想,覺得「衰人」要死的,只要通知對方便可「殺人」。父親沒有即時直斥其非急於糾正,反而開始留意他的生活及跟蹤他,一次孩子離家出走,父親很快便在一棵樹下找到他,父親扮路過,然後坐在他身邊閒聊,借肚餓帶孩子回家。之後父親一方面勸其妻換另一方法與孩子相處,一方面又再借打機與孩子討論「殺人」問題,當話匣子打開,孩子願意多一點表達他的內心世界,父親告之有專家可以透過遊戲解答他,引起他的興趣,便成功帶他見心理輔導師。

家長切勿鴕鳥心態

面對有情緒問題的孩子,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掌握處理,家長可先向心理輔導師求助,將觀察到的情況告之,專家會指引如何面對,以及如何將患者帶來求醫,同時亦可疏導家長自身崩潰邊緣的情緒。家長切勿鴕鳥心態,害怕標籤,不敢和他們的子女一同面對問題,要知道嚴重的抑鬱是有自殺傾向。

守護抑鬱孩子,先改變自己

1. 接受子女情緒有問題是一個事實。
2. 重新審視自己同家中各人的關係。
3. 即使你很愛孩子,但承認過往對待孩子的方法有落差,需要調整。
4. 用關心代替指摘,拉近彼此距離。

相關文章:
心理輔導系列 親友精神或情緒問題拒絕求醫 六大錦囊 聆聽最重要
香港人全球最長命 老人抑鬱不容忽視

匡仁心理輔導
張穎思博士
香港大學精神科學系榮譽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