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香港人全球最長命,老人抑鬱不容忽視

百分之十的長者出現抑鬱徵狀

香港人均壽命不斷提高,據日本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是82歲,女性則是88歲,蟬聯全球最長壽首位,當港人愈見長壽,「長命百歲」不難夢想成真,然而本港約有百分之十的長者出現抑鬱徵狀,很多人覺得年老被疾病、衰老、孤獨等影響心情而鬱鬱寡歡是正常不過的事,以致不能及早被發現,錯失了治療的機會。如果不想長者「長壽」變「難受」,尋求協助之餘,學懂幫老人家紓解情緒,幫助他們走出抑鬱的陰霾。

為何有這麼多老年人出現抑鬱徵狀?很多時是由不愉快事件所觸發,如退休擔心經濟能力、身體機能衰退、疾病、喪偶或親密的朋友相繼離世。面對這些事情,馬上令他們聯想到自己年紀老邁,已失去能力,是別人的包袱,或無法接受自己身體的變化,產生抑鬱情緒。

潛藏抑鬱老年才發作

有些時候,抑鬱其實已潛藏多年,只是在老年階段才發作。好像這一代長者,很多是從內地偷渡走難來香港,他們人生有豐厚閱歷,例如經歷過日本侵華、第二次世界大戰、文化大革命等,他們見證社會的演變,捱過貧窮,在艱難中咬緊牙關生活,過往的辛酸埋藏大量不快情緒,人生將近盡頭,但心中遺憾卻從未疏導過,沉積成化石一樣。又或是年輕時做了一生無法彌補的錯,年老回顧一生時,無法放下歉疚與遺憾。

長者一般傾向隱藏情緒,或不善於表達內心感受,家人須留意他們的變化,如持續有憂傷情緒、胃口差、欠動力、失眠、渴睡、脾氣暴躁、不想說話,甚至口邊常掛着厭世言詞等情況。察覺他們有不妥,家人可找專業心理輔導師尋求協助。

陪伴與聆聽最奏效

心理輔導師建議帶長者接觸大自然、鼓勵他們去畫畫、玩音樂、參加社交康樂活動、進修,如果有宗教信仰,相關的活動、讀物或視頻,都有助調整他們的情緒,但家人關心其實最奏效,陪伴與聆聽是最基本要素,以積極行動協助解決困難。既然老人家有豐厚的個人歷史,不妨引導他們細說當年,他們在描述的過程中,應該將自己的故事升華和過濾,猶如將自己的人生重新整理一次,這是宣洩抑鬱情緒的渠道之一。

當老人家談及引以為傲的威水史,講一些後輩不認知的事物,例如:攀山越嶺偷渡來港,摸黑時如何度過?打仗被迫吃樹皮,樹皮點食法?不但讓老人家講得津津樂道,重拾對自己的存在價值,同時讓後輩知道自己的來處,是很好的兩代互動。

多一份耐性

中國人有句說話:「久病牀前無孝子」,老人抑鬱不是一時三刻可以痊癒,他們喜歡說話重重複複,他們的故事講完一遍又一遍,固執不聽人勸,對子孫後代來說要相當的耐性。當你氣餒煩厭時,想想兒時你對他問完一次又一次的提問,他都耐心回答,想想他對你所付出的愛,重拾對老人家的愛吧!

長者抑鬱成因

1. 遺傳
2. 成長的痛苦經歷
3. 偏向悲觀性格
4. 受壓力或刺激
5. 身體機能衰退或疾病
6 .過去曾患抑鬱
7. 居住擠迫、孤獨和無支援
8. 腦部細胞傳遞物質失衡

相關文章:
婚姻輔導系列 行政人員退休後婚姻噩夢開始 難於適應 壓力倍增 苦不堪言
疑子女患抑鬱症無從入手 心理專家:先學做私家偵探

匡仁心理輔導
王玉梅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副院士及認可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