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童年被非禮情緒沒適當處理,形成創傷後遺症,不斷自我批評

認識原始與間接情緒

情緒有多種,其中一種叫「原始情緒」,屬於本能性,情感直接表達不經修飾 ,開心時會笑,難過會哭,生氣會憤怒,嬰孩時期的便是;另有一種叫「間接情緒」,是原始情緒不能為個人接受而衍生的反應,比如我們常說的「惱羞成怒」便是這一類,原本當下應呈現害羞,因自我保護機制反應變成憤怒,在這情況下,憤怒便是間接情緒。有一個創傷後遺症的個案,女事主因兒時被非禮後,母親未及時保護與安慰,加上情感沒直接宣洩,反以自我批評替代真正的感覺,直至長大後仍往往都將「錯」攬上身,令人生的步伐變得沉重無力。

在舒適的輔導室,阿儀向心理輔導師娓娓道出一段不快的童年回憶。

事發在廿多年前,當時阿儀還是一個小五女學生,每日放學回家都途經屋邨附近的長樓梯,有次放學她懷疑被一名中年男子尾隨,感覺對方不懷好意,慌張下便蹲下來扮綁鞋帶,希望讓男子從她身旁經過離開,豈料男子趁機揭起她的校裙,被非禮的她嚇得不知所措,不敢直接回家,便走到樓下鄰居的家拍門,她慌失失地向伯伯借用電話,致電母親要求她來接回家,可能母親正忙於準備晚飯,未有察覺女兒異樣,還厲聲說:「唔好掛住玩又阻住人,你快啲自己返上來。」令驚魂未定的阿儀,夾着複雜心情獨自上樓,她的小腦袋盤旋着的,除了驚惶,還有無限的自責,為何自己會蹲下來這麼蠢……頃刻感到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總覺是自己做錯

長大後已出來社會工作的阿儀,對老闆的指斥逆來順受,總是覺得錯在自己,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即使其他人稱讚她的工作能力及表現,她亦不以為然並失去自信,這已不是理性的承擔,沮喪和低落的情緒揮之不去。母女關係亦不好,放工回家見媽媽捧來一碗熱騰騰的湯,她不耐煩說:「你好煩呀,唔想飲呀。」阿儀亦不知道為何對媽媽感覺厭煩。

心理輔導師鄺雯荻說:「阿儀是對事件的認知反應出現偏差,影響了她的心理健康,就童年被非禮一事,她先要與自己的情緒接觸,接受那一刻的驚和不懂處理是合理的,不是她的錯,毋須自責;她其實只想得到母親的保護,如果當時她能直接表達對媽媽的不滿或內心的驚恐,情況可能已經大不同,現在未必會埋藏着對母親無名的怨氣及疏離感。」

學習表達內在情緒

由於阿儀這種認知錯誤從童年開始形成,已根深蒂固,不斷的自責、內疚和感到委屈,猶如利劍指向自己,無論是職場或生活上,她都需要適度表達內在的情緒,了解自己心底的情感需要,並以正面思想面對問題。透過與心理輔導師對話,阿儀的情緒得以疏導,重新認識自己,學習連結真實的自我,讓她跨越障礙,漸漸不再總抱怨自己,與母親關係亦大有改進。

當人不再是嬰孩,不可能完全以「原始情緒」在社會生存,「原始情緒」受抑制因素:
1. 父母和學校的教育
2. 社會和文化背景
3. 自我概念和性格特質
4. 以往情緒反應不被接納

相關文章:

心理輔導系列 正視聆聽溝通重要性 聆聽有助解開情緒鬱結
心理輔導系列 腦退化照顧者親述 至愛患病疲於奔命

匡仁心理輔導
鄺雯荻
心理輔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