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曾面對戰爭、貧困及親人漠視 ,老人的內心創傷不能忽視

關心身邊長者 勿輕視創傷後遺症

步入老齡化的香港,不少長者曾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文化大革命、六七暴動等戰爭內亂和政治運動事件,亦曾見證過許多天然和人為的災害,當時面對着生存的艱難和死亡的威脅,今天看來已事過境遷,其實各種刻骨銘心的經歷,令長者內心深處依然潛藏莫名的傷痛。社會上較少資源研究和討論屬於老人的創傷後遺症,不少臨牀個案顯示,老人家長年累月受創的心靈,要以聆聽關愛作修補。

早前有長者看到新聞報道的打鬥場面,引起情緒失控,當中可能是勾起埋藏內心的不堪回憶,所引起的衝擊是中年子女或年輕兒孫不能理解的。在心理輔導師的角度,先處理長者的不開心、再處理他們因創傷引致的後遺症,而不會標籤他們患病。

習慣承受傷痛情緒

「唓!我有咩未見過!我哋之前個個都係咁過啦!」長者遇到問題,較容易將事件正常化,理所當然下,亦會憑藉經驗覺得下一代面對的,並不是甚麼天大的問題……但其實長者「愈硬淨(個性),愈硬食(情緒)」!

很多長者當年從內地走難來到香港,艱苦的求生過程對他們的影響深遠。這些成功倖存者性格往往趨向堅強,抗逆能力較強,即使因着戰亂或文革時期,令原本家中有田有地變成一無所有,顛沛流離過着窮困捱苦的生活,他們時刻為着生存和家庭而籌謀,種種身心傷痛無暇料理,更甚是默默承受。即使現在生活安穩,他們仍然擔心,缺乏安全感,不敢隨便花錢。

那些戰亂飢荒只能食樹皮充飢、曾經在茫茫海上漂浮多日,甚至親眼目睹親人遇難等等親身難忘經歷,都只成為長者之間的閒話當年,後生一輩很難理解。

更甚者當向年輕人提起時,年輕人只是一笑置之,甚至乎批評長者又再老生常談,甚至覺得煩厭,覺得他們很長氣。

敘述事件釋放情緒

心理輔導師王玉梅表示:「曾經歷戰爭或貧窮的長者,缺乏平台處理心理創傷。幫助處理長者這些情緒,最重要給他途徑,以講出心中說話。」

有個案是一位很能幹的女士,兒時社會動盪,生活很窮困,為求改善生活,勤力讀書,努力向上爬,但當她擁有美滿家庭、家庭經濟很充裕時,許多心理問題就會浮現,而她慣性壓抑情緒,無能力處理情感上的問題,便開始出現幻聽幻覺,又或是憂鬱,不敢外出。其實一般女性對身體痛楚的抵抗力較男性強,她們亦可能以為自己較能夠處理心理上的不安。子女十分擔心,但不知該如何處理。

過去的苦難經歷造成傷痛,亦有個案是長期創傷是來自長者和家人的相處和冷漠對待,有個案是同住的親人經年都不與長者交談聊天,即使同枱吃飯,長者挾菜給家人也不會有任何反應,再挾多兩次菜給他,他反而說老人家很煩,不要管他,長者只好再次沉默……,這類長期持續的創傷,無論對長者的影響是創傷還是抑鬱,心理輔導師最重要是處理長者的不開心,並協助他們紓緩這種情緒。其實長者與我們任何一個人一樣,都有權擁有一個開心快樂的人生

長者的各類創傷成因(部分)
1. 戰爭
2. 貧窮
3. 家人離散
4. 性別不公,重男輕女
5. 兒時受忽略
6. 長期情緒被抑壓
7. 長時間冷待,不被關心

相關文章:

心理輔導系列 正視聆聽溝通重要性 聆聽有助解開情緒鬱結
心理輔導系列 腦退化照顧者親述 至愛患病疲於奔命

匡仁心理輔導
王玉梅
心理輔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