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當所有人都對我不好,心理輔導如何幫助我?

透過觀察歸納關係

這個問題不能夠以三言兩語回答,我在這裏就借用了心理輔導理論中的卡普曼 (Dr. Karpman) 三角戲劇關係理論解釋。 Dr Karpman透過觀察歸納出 ‘三角戲劇關係’,當中解釋了那些自覺為受害人的人,為何身邊永遠都有個‘恐怖’的施虐者,秒秒鐘都在針對自己,三角關係亦為當中吹毛求庛之加害行為作出解釋。

第一幕:

面對施虐者,受害人 (只要自覺是Victim就得) 覺得自己為天下最淒慘的人,終日想逃離施虐者的魔爪,日常見到對方背面立即敬而遠之,當自己全身360度散發負能量並帶有 ‘可憐’ 的味道時,拯救者往往會在此最困苦嘅時刻,出現在受害人身邊。拯救者一方面係一個好高能力(high functioning)的人,當見到種種唔公平嘅淒慘現象,加上受害人萬般委屈,自然會希望拯救受害者於火海之中,並作出各方面全方位支援。至於施虐者,無論有冇特別針對受害人都好,都會覺得對方能力不足,不求上進,莫名其妙,希望對方盡早消失,而去到依到三角關係已經形成。 

第二幕:

在拯救者的加持後,受害人自然更加覺得自己係受到不公平對待,亦會受難化(victimize)自己的遭遇,直接地對施虐者更加憎恨。而拯救者與受害人接觸日多,自然會幻想對方早日進步,脫離苦海。施虐者面對受害人同拯救者二人連線往往會更緊張,自自然然更加放大受害人的過錯,甚至想盡早剷除眼中釘。

當三角關系進行一段時間後,受害者憎恨的感覺卻可能逐步減少,取而代之係怨天尤人,覺得自己深陷地獄輪迴之中。拯救者則可能漸漸覺對受害人恨鐵不成鋼,加上自己亦可能吸引到越嚟越多受害人徘徊在身邊,慢慢地筋竭力疲(Burnout),無奈地對受害人萌生越嚟越失望的感覺。施虐者方面就好簡單,每次見到受害人驚驚青青,就越會覺得對方缺乏能力,不事生產,希望與對方盡早脫離關係。

第三幕:

當演變到最高潮的時候,受害者久而久之亦對自己信心盡失,受施虐者潛移默化,同意施虐者對自己的觀感,即是覺得自己亦是垃圾,拯救者方面慢慢亦可能有同樣感覺,當然施虐者觀乎受害者此時的表現,亦都印證了自己的觀察,事己至此,三人都有機會慢慢成為施虐者,即是覺得受害人係無能力作出任何改變!

日常的心理治療

年月漸久,當受害人身邊個個都是施虐者時,案主往往心陷泥澤之中,心如刀割,治療起首是透過同理心(Empathy)去體會案主(Client)的感覺,並以信任去建立治療關係(Therapeutic Relationship),然後再以快案主半步的步伐和佢360度全面睇番成件事,期間深入剖析與其他人的關係之餘,更會關心他多年來如何看待自己(Self-esteem),再慢慢為案主引入(Intervention)自己於事件中咁都唔死得,咁慘亦都能生存下來,會唔會將自己嘅角色慢慢定為生還者(Survivor),而不止是受害人。至於拯救者就會令對方宏觀地理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人捕魚不能夠為對方做曬人生所有事,否則只會延續受害人問題而不是解決受害人問題。至於施虐者則會嘗試增加佢嘅情感,從受害者角度去感受,將自己慢慢定性為一個追求完美的人,而不是一個施虐者。 

隨著情緒緊張遞減,受害人亦都會開始理解自己是有能力的,從而將受害人身份慢慢轉為生還者,而心理治療時與對方進行上述的心理轉化,就是輔導的精要所在,當中係透過感受逐步逐步一齊去體驗(to process)當中的轉化,對話期間自然就會令案主更新為一個自我價值高的人,而不是垃圾。

相關文章:

心理輔導系列 戰爭貧困 親人漠視 老人愈硬淨 傷痛愈深
心理輔導系列 童年被非禮情緒沒適當處理 形成過度自我批評 掩蓋真正感受

匡仁心理輔導
黃永泰
心理輔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