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很多壓力和問題都不懂得怎麼去解決, 因為欠缺人生歷練及經驗, 但這都是人之常情。有創傷後遺症的青年人更是對生活感到迷惘。
壓力
壓力和身心健康是相輔相成的,感到壓力情況十分常見。壓力的來源可能是要在最後限期前趕緊完成工作、處理艱難的任務、面對複雜的人事關係等,當長時間在高壓力環境工作,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和情緒健康將造成損害。有時候我們無法避免遇到的種種困難挑戰,透過輔導,可以幫助我們乘風破浪。
感謝在我最無助最辛苦最難過時,我找到匡仁。你的分析令我明白到一切跟從前經歷有關,亦令我明白到問題的根源,你令我明白到我不是那麼廢,去釋放壓力。
社會經歷重大事件後,民眾出現不安、焦慮等情緒,甚至會患上創傷後遺症。針對創傷後遺症的治療方法有很多,近年在美國興起的眼動減敏治療是其中一項較有效的治療方法。
造成創傷後遺症 (PTSD) 的原因很多,牽涉的範圍亦十分廣泛,匡仁心理輔導師會運用不同的治療方法針對不同個案。
創傷後遺症(PTSD)可分為短、中、長期三種情況。有些是在一段期間不斷重複地受到創傷,也有些事情相隔久遠,在平白無故的情況下勾起,出現創傷後遺症。
社會上較少資源研究和討論屬於老人的創傷後遺症,老人家長年累月受創的心靈,要以聆聽關愛作修補。要先處理長者的不開心、再處理他們因創傷引致的後遺症。
受到傷害經歷會留有陰影,這就是典型的創傷後遺症。就好像「踩死龜事件」的主人翁,心中的驚恐無法釋除,甚至愈益嚴重,不得不向心理輔導師求助。
當人遇上衝擊、恐懼和難以控制的事情時,是有機會罹患創傷,不過並非所有創傷都會造成創傷後遺症 (PTSD),想知有無「中」到,可從文章中提及的三大徵狀作初步參考。
有一個創傷後遺症的個案,女事主因兒時被非禮後,情感沒直接宣洩,反以自我批評替代真正的感覺,直至長大後仍往往都將「錯」攬上身,令人生的步伐變得沉重無力。
心理輔導不是治病,而是提升自己的情商和提醒自己反覆思考,雖未必能改變別人的想法,但可先改變自己的做法或反應。若被別人影響情緒時,應先清楚分析其情況再作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