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校園欺凌不容忽視】從《黑暗榮耀》看校園欺凌對孩子將來的影響

thecompanion_school_bullying
圖片來源:Netflix

NETFLIX 韓劇《黑暗榮耀》播出後叫好叫座,劇中主軸圍繞韓國的校園欺凌和階級觀念的惡行。

在美國,校園欺凌情況相當嚴重,更是引致校園槍擊案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香港情況雖未至太壞,但作為家長也不能忽視子女們的校園生活是否健康正常。面對這些問題,家長們可以如何處理?

【校園欺凌不容忽視】校園欺凌的案例

作為心理學家,透過家長求助或學校轉介我的校園欺凌個案通常牽涉以下三項,而3 相對較少但更嚴重: 

  1. 間接欺凌

蓄意不友善或者無視受害人的存在,再進一步就是孤立及杯葛受害人,甚至製造謠言 ,令到受害人面對群眾指責,從而產生壓力。 

  1. 言語攻擊的欺凌

由譏諷開始,再演變成個人特點的攻擊,例如以相貌身體特徵恥笑對方和幫對方改花名,再升級到粗言穢語喝罵,甚至中傷或者恐嚇。

  1. 身體或行為暴力的欺凌

例如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或是將暴力宣洩在一個受害人身上。

【校園欺凌不容忽視】欺凌對青少年成長在思想及行為上的影響

欺凌 (Bullying) 是一種常見的社會心理問題,它會對受害者的思想、行為和情感產生嚴重影響。在青少年時期,欺凌的影響更為深遠。首先,被欺凌的青少年可能會感到孤立和無助,這會導致他們產生消極的情緒,如沮喪、恐懼和焦慮。長期的 Bullying 還會對其自尊心造成傷害,導致他們對自我能力和價值產生懷疑,甚至自我否定。這些負面情緒和觀念可能會持續到成年,對其日後的人際關係和職業生涯產生不良影響。

除了情感上的影響,Bullying 還會對受害者的行為產生影響。被欺凌的青少年可能會採取逃避、自我保護或攻擊等不健康的行為方式來面對欺凌。這些行為可能會延續到成年,影響其日後的生活和成就。長期的欺凌還可能導致心理創傷,如抑鬱、焦慮、創傷後應激障礙等,這些創傷可能會對其一生造成嚴重的影響。

因此,對於被欺凌的青少年,需要及早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家長、老師和心理專業人士都需要關注被欺凌者的需求,提供安全、舒適和支持的環境。同時,需要為受害者提供積極的心理干預,如認知行為療法、解決問題療法和心理支持。這些干預措施有助於減輕被欺凌者的負面情緒和行為,幫助他們重新建立自信和自尊。

【校園欺凌不容忽視】加害者為何有欺凌別人的心態

Bullying 是一種不道德、不良的行為,它會為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也有損於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為什麼一些人會有欺凌別人的心態呢?欺凌行為的加害者背後可能存在多種心理和社會因素,需要綜合考慮。

首先,心理因素是導致加害者產生欺凌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研究表明,加害者可能受到家庭、學校或社會中的負面情境和親身經歷的影響,如家庭暴力、虐待、孤獨、挫折等,這些經歷可能影響其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展,從而導致其產生欺凌行為的心態。此外,加害者很多時缺乏同理心和自我控制能力,難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就利用自己對比受害人的強勢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泄在他人身上, 並且用控制弱者享受成功感, 感受自己的權力 和存在感 。

其次,社會因素也可能是導致加害者產生欺凌行為的因素之一。社交壓力、群體效應等社會因素可能促使加害者採取欺凌行為來攫取權力和控制他人,以獲得社交認可、滿足自身需求等。在一些學校、社交圈子中,有些加害者可能為了維護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或者為了表現出自己的優越感,而採取欺凌行為來攻擊和控制他人。

另外,假若欺凌行為的一方不需承擔後果,只享受著受害的痛苦,很多時會讓欺凌者增感欺凌行為的快感, 作出更嚴重的傷害,並且滋長欺凌一方的勢力擴大,在發生的場合,如學校,其他學生為免自己不成為被欺凌,而加入欺凌的一方, 這樣會增加被動參加欺凌行為的人,亦會令箴默旁觀者增多,不敢舉報。

【校園欺凌不容忽視】家校合作的校園干預以停止校園欺凌

因此,在處理校園欺凌個案上,心理學家第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協助受害人的家長和學校方面有好的溝通:包括找出事情的來龍去脈及所牽涉的人物,盡量做到訊息互通。雙方並不是採取責備對方的態度,而是盡量及盡快幫助學生。

第二,心理學家需幫助家校雙方明白學生的心理情況,解讀學生的情緒行為反應,讓家長和老師之間不會發生對受害人的誤會而使受害人不敢向家校雙方講出真相。

第三 ,心理學家幫助確立學生、家長和老師三方面的行為定位,例如:

  1. 學生不參與是非
  2. 家長保持聆聽和保護子女,好好與老師溝通更新交流信息
  3. 學校老師方面:重新確立校方立場,反對冷暴力和各種的欺凌,並且針對這些事在學校校規當中明確展示犯後的後果。另外,私下對有關的同學進行個別面談了解情況並且作出相應的開導。

這些當中會牽涉很多個別的情況需要再詳細說明這裏未能有篇幅逐一指出。

以上過程牽涉心理學家與校方和家長的三方會談 ,目標就是需要在受害人的環境當中作出干預:

首先,減少學生主動或被動參與欺凌, 讓強弱差距更大;

第二,從源頭的施行欺凌者進行開導;這需要學校與主要施行欺凌學生及該學生家長進行溝通, 讓欺凌情況停止下來。

【校園欺凌不容忽視】心理輔導如何協助被欺凌者走出陰霾

首先,心理輔導師幫助被欺凌者確立自己是需要幫助,理解欺凌的發生,諒解他們求助過程的困難,並指導他們如何確認自己的價值。

很多時受害人的心中會首先出現這兩個想法:

第一個問題就是: 為什麼是我呢?

– 是否我做錯什麼呢?

– 是否我有什麼討你們厭呢 ?

第二個問題就是有誰信我、 幫我呢?

– 是否你過敏,是否只是「玩」而不是這個意思?

– 是否不小心起碰撞?

– 是我先挑釁而導致這個情況?

因此,對於受害人來說,證明欺凌發生並獲大人相信的過程也是一個風險,因為有機會經歷不被信任,然後不獲得保護甚至被怪責。這樣的不被信任,拒絕幫忙可以令受害人經歷欺凌後第二度傷害。

第二階段,心理輔導師幫助被欺凌者處理欺凌創傷的心理後遺症, 如驚恐和委屈,認識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受害人有機會會因此很害怕上學或者接觸相關人物,所以這個階段需要與校方溝通做一些有關回校上課安排的調適。

第三階段就是重建個人自我形象和自我價值觀。因經歷過欺凌,處事方式都被扭曲,對人及對自己的評價和理解都被狠心的踐踏。心理輔導師幫助被欺凌者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態度,讓他們從負面的情緒和想法中走出來。例如,輔導師可以指導被欺凌者學會如何樂觀地看待事物,將注意力集中在積極的方面,從而提高他們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正面感受

第四階段就是重建可信的社交網絡。心理輔導師可以通過增強被欺凌者的社交技巧和自信心,幫助他們建立良好和可信的人際關係。這包括教導被欺凌者如何與他人溝通、設定界線、解決問題和管理人際壓力等。目的是建立不同信任程度的社交圈子,對不同的圈子有適當和健康的期望和界線,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應對欺凌行為,也重建正常社交的自信心。

總之,心理輔導可以幫助被欺凌者走出陰霾,恢復對生活和社會的信心。心理輔導師可以幫助被欺凌者認識自己的情感和行為反應,指導他們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心理輔導師可以幫助被欺凌者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態度,讓他們從負面的情緒和想法中走出來。此外,心理輔導師可以通過增強被欺凌者的社交技巧和自信心,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最後,心理輔導師可以為被欺凌者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建議,例如建議他們加入支持團體、參加社交活動、和家人和朋友交流等,這些都可以幫助他們減輕壓力、釋放情緒,並從中獲得支持和幫助。